(寫於2009年1月27日)
在歐巴馬就職前夕,中國公布兩年一度的國防白皮書。以中國政權高度的不透明性,國防白皮書內容的可信度本就十分保留,但是外界仍舊矚目的部分,不是中國到底說了什麼,而是中國有哪些沒說,並且與過去相比,哪些說法出現變化等。
首先,這次白皮書出來的時間十分啓人疑竇。中國在2007年底就表示兩年一度的「國防白皮書」要在2008年公布。意即這是已經在前一年度規劃好的重要事項,但這次的國防白皮書卻延遲到2009年的一月二十日才發表。以胡錦濤做事的縝密,發布時間都掐得剛剛好。例如其「五一七對台聲明」的發表過程,就是刻意壓在2004年陳總統就職演說前兩天發表以爭取設定議題的主導權,而且發布的時間還選在晚上十二點,利用報社截稿只剩五分鐘時間,台灣媒體只能對中國的聲明照章全收,根本沒有時間找政府回應。因此北京把這個應該在去年年底就應該要發表的白皮書,延遲在一月二十日發表,就是選在歐巴馬就職前夕,對美國「下馬威」。展現「胡六點」中兩岸統一不容外人干涉的基本原則。
其次,與過去相比,白皮書展現了中國「反獨已經成功,現在全力促統」的戰略認知,並把國民黨視為合作進行統一的夥伴。過去把台獨視為嚴重影響台海的問題,但現在卻把台獨與東突、藏獨並列,不再視台獨為嚴重威脅。北京敢如此做,不只是因為國民黨勝選,還包括確認民進黨反擊的軟弱無力,台獨勢力缺乏可供認同的政治代表。這意味著中國對台獨的政治斬首已經成功。如果國內還有人沈浸在「台灣人已經有民主,所以不會坐視中國併台圖謀」,那就太小看政治斬首的能力,也太高估台灣人民的自我組織能力。缺乏警戒心,除了對中國併台陽謀缺乏認知,也包括對台灣公民社會自我抵抗能力的樂觀高估。
再者,國防白皮書是以美國為對象,其中還特別把美國對台軍售定為「嚴重損害台海穩定」。但在上次2006年的白皮書中,卻不以「嚴重損害」形容美國對台軍售,同時還高度讚揚美國遵守三公報與「一中原則」。對美國角色認定的一夕改變,可看出中國根本無意維持現狀,其考量就是要快與代價少的方式奪下台灣。
由於在「胡六點」中,不僅明確說出統一是中國內政事務,不容他國干涉,也提到可以談論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議題,再加上在這次國防白皮書,把美國對台軍售視為嚴重損害台海穩定的事件,很明顯的,北京已經在對國民黨下指導棋,要國民黨出手不要再向美國購買武器。因為過去八年國民黨杯葛軍購的例子表明,只要台灣不購買,美國根本沒法賣武器給台灣,所謂的美台軍售議題根本就不存在。因此北京在白皮書中對美台軍售的嚴詞抨擊,也是在對國民黨立委下指導棋,命令國民黨政府不要再向美國軍購。
我們甚至可以預測,未來中國將會針對兩岸軍事安全互信的先期溝通,以台灣不向美國提軍購為前提條件,來營造兩岸軍事安全合作的正面氣氛。由於軍事互信是馬政府自己提出的議題,面對北京提出這樣的要求時,為了想要建立政績之故,同時也面臨同黨的壓力,一定會依從北京的主張,從而切斷台美之間的安全合作。曾經屢次陪同連戰訪中的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除了自創「九二共識」外,不是也倡導只要快乾水泥,不支持飛彈防禦系統、不買柴油潛艦等的「守勢國防」嗎?國共互相應和已經到了如膠似漆的程度。
綜合以上幾點,中國國防白皮書實際上是個「國共合作反台美合作」的指導文件,一方面對國民黨下指導棋,另一方面也對美國示威,告訴美國不要插手台海。過去北京曾提議「美中共管台海」,但現在國共已有密切合作,美國被自動排除在外。最可笑的,是美國之所以會落得如此慘狀,與其從1991年以來的對台政策有直接關係。由於對民主化所帶出的台灣認同深感疑懼,在李扁主政時,面對台灣民主化如火如荼,美國中國通卻將全副精力放在「控管台灣認同」以穩定美中關係上,後來外界還繪聲繪影表示美國暗助明明是反軍購的國民黨,使其贏得2008總統大選。現在中國國民黨執政,國共合作哥倆好下,挑明了美國軍售台灣正在嚴重損害台海穩定,要美國退出台海。今天華府的尷尬處境,正是其過去二十年來執意約束台灣民主的後果。2005-2008華府的無能與顢頇,不僅害了自己,也把台灣老百姓與日本一起拖下了這個戰略深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