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胡錦濤2012併吞台灣的六點政策

(寫於2009年1月2日)

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三十週年為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宣示以「一中為原則、和平為手段、併吞為目標」的「胡六點」,正式為馬英九執政時代的積極促統,提出指導方針與政策方向。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埋藏在「和平發展」的軟調措施下,是將統一排上時間表的積極作為,如果不正視這個危險,台灣被併吞的危機很快在2012出現!

「胡六點」內容十分全面,包涵經濟、文化、政治、安全等面向。第一點開宗明義定義兩岸現狀同屬一中,「不提九二共識,只提一中原則」意味著「胡六點」本質是「反分裂法」的延伸。其次陸續開展「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以回應國民黨CECA的要求,文化交流措施以為陸生來台就學與未來就職做準備,強硬要求民進黨公開放棄「台獨黨綱」,並強調願意協助台灣國際參與,但不能造成「兩中或一中一台」,意味著必須在中國設定的從屬框架下以中國的一部份參與。最後提到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以及和平協議,也都要在「一中原則」的基礎下進行。因此通篇雖然強調「和平發展」,但都服膺統一目標,更不能偏離「一中原則」。

由於在馬英九上台後,鑑於反獨已經勝利,因此重點在於促統。中國對台策略也變為先以經濟合作吸納台灣,在輔以兩岸單獨的軍事互信以邊緣化美國,再以簽署和平協議的過程以確立台灣地位,在確定台灣定位後,就可將僅存台灣的國際人格絞殺殆盡,以完成法理統一。這個併台四部曲現正在加緊進行。在「胡六點」中,馬英九有關兩岸「互不否認」、「一中各表」的主張通通被否定。

統媒與親藍學者紛紛歌頌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但這不是一般國際意義上的軍事互信,而是藉由談判過程解除台灣自我防衛能力,以及切斷台美軍事合作的互動過程。當國內將對台飛彈問題在對話中提出,如何應付中國反向要台灣終止與美國的防衛合作,或者要兩岸軍艦互訪以實現台灣海峽內海化,並大幅增加美國馳援的變數等要求呢?特別是在國家主權與對外事務上,胡錦濤還意有所指特別說出「實現國家統一是中國內政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干涉」,就是要求國民黨必須努力排除美國的指示。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所包含的,有著這樣的圖謀。

由於胡溫體制在2012即將結束,但接班態勢的問題持續在發展,未來中國的經濟社會問題也將會十分嚴重,此時提出「胡六點」,定調台灣問題,形同提早發動統一,其所反應的時間表不正是2012嗎?。面對內部諸多種種不利情勢,但美國國力低垂,因此把情勢已經十分有利的台灣問題提早處理,可同時滿足團結內部政治與轉移社會不滿的雙重要求。更何況中國也不能冒四年後萬一馬英九落選,民進黨重新執政,一切回到過去李扁二十年的痛苦經歷,這些都表示中國有意在2012前完成框架,以達到離實質併吞只有一步之遙的「法理統一」!

選在此時提出的國際背景,也令人想到1979當年卡特政府與中國達成有關台灣歸屬協議的危機。根據卡特政府官員日後描述,當年卡特政府除了建交外,還與中達成美不反對和平統一台灣的默契。所以中國會連續在1979拋出告台灣同胞書,1981的葉九條、以及1982「一國兩制」等促統文告與架構。胡錦濤利用歐巴瑪未就職與美國新年假期的空窗期出手,以搶先定調對台灣議題的美中討論。但不少歐巴瑪團隊的資深顧問曾參與當年卡特時代的對中關係,因此「胡六點」也可能在先知會美後才提出。台灣需十分注意美方態度。

台灣主權之所以落入如此田地,與馬政府六個月內反向消耗過去台灣三十年戰略資產的作為直接相關,特別當看到陳雲林堅不稱馬英九為總統下依然可以舉行「馬陳會」,與反對黨欲振乏力後,一向謀定而後動的胡錦濤才會積極出手。台灣反統的主流民間力量,必須迅速對胡六點的統一政治斬首戰有所因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