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許多經濟專家評估,金融海嘯引起的世界經濟危機可能會持續兩三年,最樂觀的估計,是最快要到2010下半季才可能出現反彈。所有國家都祭出許多經濟刺激景氣政策以拼經濟,或起碼降低失業問題的惡化。在東亞國家中,台灣失業率已經逼近6%,隨著經濟危機的深重,2009年極可能到達9%的狀況。
馬政府面對經濟問題的對策,是採取美化帳面數字與進一步依賴中國的作法。2008年9-12月當股市首先出現問題時,馬政府為了面子問題,先以人為方式操控股市的漲停跌幅,並指示四大基金進場「護盤」,以避免空頭數字太難看。面對市場消費信心不足,馬政府投入八百億搞「消費券」,以為加印鈔票就可以刺激景氣,但基本盤沒有起色的情形下,不僅消費券效果實質有限,同時在消費緊縮下,還蓄積通貨膨脹的壓力,並擴大未來子孫的債務。在中國自顧不暇的情形下,馬政府進一步對中開放,不僅中國的利多不會進來,同時還導致台灣資金向中國進一步流失。
最近權威的布魯格財經新聞報導(Bloomberg News)就指出,新台幣幣值下降肇因於中國出口的崩潰,一月中國對美出口較去年降低17%,但因進口大幅降低43.1%,其中大部分是從台灣的進口,所以中國的貿易依舊維持出超。由於十二月中國在美國前財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主導之美中經濟戰略對話舉行前一天,宣布要調降人民幣對美金匯率,加上恢復出口退稅措施,以及溫家寶在面對各國希望中國做事以分擔經濟危機時,回以中國只需要管好自己即可,表明中國未來的經濟政策不可能與各國一起承受損失,反而是斷尾求生,回到出口以度過危機。因此馬政府期待中國救台灣的政策,在違反中國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只會使中國對台灣在政治與主權等問題予取予求,屆時必定付出極為沈重的代價。
在馬政府政績不良,其作為與亞洲各國比起來更是不及格,這些對民進黨相對有利的環境,並未造就民進黨氣勢的崛起。民進黨從上到下的發言,包括黨主席及立委諸公在內,給人的感覺是除了批評之外,沒有建設性的意見。除了打嘴炮外,社會並不知道民進黨應付經濟危機有何良策。民進黨失去方向感導致馬政府可以持續操作陳水扁議題以掩蓋其政績的荒疏,同時也使黨中央以為搞個連目的都搞不清楚的民間國是會議,與馬英九見面談國是,會提升民進黨的政策形象與主席高度。民進黨的高度,不是發生在蔡主席有沒有與馬總統對話的這種形式高度,而是要能對台灣人民回答,有沒有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高度!
對馬政府經濟危機的批評可以攻擊其傾中,美化帳面數字,一切都在作假等。但這些都是「技術層次」的批評,因為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診斷這次的經濟危機、會持續多久、會打擊哪些產業、社會結構或出現何種變化、未來世界經濟秩序的可能發展為何,以及最重要的,當台灣再度站起來時,要靠什麼與其他人競爭?這些才是與基本的戰略問題有關,需要嚴肅的基本功,而且不容易找到答案。但是未來發展方向是建築在這些問題的釐清上。一旦有個較清楚的輪廓,再逆推回來,思考現在要做什麼事情,所以提出的對策不會陷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危機管理。
舉例來說,有關要不要救DRAM產業,除了這個產業本身的獲利能力外,還在於未來可能的新科技與產品會是哪些,並以此瞭解DRAM與它們的關係為何,對於DRAM所聯繫的上下游產業的規劃才會有個底。而失業大軍壓境下,也提供台灣一個審視過去國家想像的機會:一直弄不起來的照顧服務產業,甚至知識服務產業等,都可能有機會可以建立,因為現在空出一大批高素質人力。這種種都是過去所沒有的現象。
執政黨無能,人民對在野黨有期待,但是一個有執政經驗的在野黨必須做好功課。在世界經濟秩序一片大亂,國內產業與經濟社會秩序也瀕臨瓦解的時刻,反而是審視台灣未來發展方向,與重新打造台灣國的大好機會。所謂民進黨的轉型,這就是最好的機會,能不能提出具方向性的發展藍圖,告訴民眾未來的可能性在哪裡。許多台灣人民可以忍受失業半年甚一年,並且為了餬口,低聲下氣做一些過去不可能接受的工作,但他們的期待是這個樣的犧牲是有未來性的。人可以失業,但不能失去尊嚴與盼望。
馬政府無法處理失業問題,其政策更形同叫台灣人民當中國的乞丐。為了台灣的未來,民進黨有責任提供新的出路,這比有沒有「雙英會」的高度高太多。經濟危機是台灣的轉機,更是完成國家改造未竟之業的好機會,民進黨有沒有看到這一點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