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麻生首相
日前日本東京都議會選舉,執政的自民黨大敗,之前已面臨黨內同志倒戈相向的麻生首相,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於7月21日解散國會,計畫在8月30日進行眾議院改選。相對於之前極為無聊的日本選舉,八月選舉結果極可能帶來重大改變。以麻生首相個人不到兩成的支持率,以及日本選民對自民黨失去信心的情形來看,號稱萬年執政的日本自民黨極可能會在八月失去政權。
除了麻生在日本人心中已經失去魅力,以及至今仍被金融海嘯打得抬不起頭的經濟因素外,過去幾年經濟改革對日本鄉村所形成的重大衝擊,使自民黨傳統的鐵票生鏽,而2008年選區重劃也加重都市選民的投票份量,這個對自民黨選票基礎的綜合侵蝕效應,是此次選舉可能會出現政治豬羊變色的另二重要原因。
八月底日本極可能出現政黨輪替
但在2005年9月11日眾議院選舉結果出來時,有誰會想到四年後的今天情境會是如此?當年小泉純一郎以改革為號召,網羅帥哥美女擔任「刺客」為手段,對黨內與黨外同時開戰,獲得一心想改變現狀日本選民的高度認同,締造自民黨有史以來最漂亮的當選率。甚至與公明黨合作可壟斷眾院三分之二的強制多數。但從小泉在2006年宣布卸任自民黨總裁後,自民黨開始走向衰敗,三年內換了三個首相,更在2007年的參議院選舉失利,第一次成為參議院的在野黨。
作為最大反對黨的民主黨,2005年以來的黨勢剛好與自民黨完全相反。2005年選舉大敗後,大膽啟用42歲政治新秀為黨主席意圖振蔽起衰,但不到半年因使用一封未經查證電子郵件進行質詢而辭職下台。原本被閒置一旁的小澤一郎被請出江湖。這個在有空閒時常跑到台灣找人鬥圍棋的他步步為營,迫使當時不沾鍋的政壇王子安倍晉三窮於應付。2007年參院選舉大勝是小澤的代表作。
但參院獲勝後,小澤一反日本政壇在選後傾向尋求和解的傳統,對在眾院依然擁有多數的自民黨杯葛到底(有一說是小澤有意與自民黨合作,因條件談不攏而作罷),2007-2009的日本政壇的自、民鬥爭激烈前所未見。雖然中間出現小澤機要秘書涉入金錢醜聞案而挫傷民主黨形像,但在小澤去職,鳩山由紀夫繼任主席後,民主黨聲勢再度扶搖直上,以現在估計,民主黨極可能在八月底眾院選舉取代自民黨成為國會最大黨。
民主黨執政會穩定嗎
外界普遍認為民主黨在八月選舉獲勝的機會很高,但民主黨執政是否會帶來穩定,外界對此則不抱太多信心。這是因為大家對1993年第一次自民黨在野的狀況記憶猶新。當時聯合政府的幕後主使者也是小澤一郎,但這個聯合內閣因內部意識形態南轅北轍,加上缺乏執政經驗,使得這個聯合內閣在成立不到九個月就垮台。雖然鳩山是民主黨主席,但是小澤一郎才是幕後的腦袋。他在1993年已經失敗過一次,在這次能夠成功嗎?
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民主黨於八月選舉獲得的席次,以及聯合內閣的合作對象。由於民主黨現在只有141席,想要增加100席以達到241席絕對多數的難度極高,最有可能的情形,是民主黨席次大幅增加且贏過自民黨,但不到半數,因此需要與若干小黨,甚至與自民黨部分盟友合作以取得穩定多數。以自民、民主黨以外其他政黨的意識型態多樣化情況來看,如果民主黨取得的席次接近半數,小黨在議價空間被壓縮下,對聯合內閣的影響力自然較低。這是民主黨政府能否穩定執政的重要前提。
政局在雙選舉後才會明朗
即便小澤對八月選後安排自信滿滿,但是民主黨取得穩定執政多數的變數很多,由於在2010年7月會有參議院選舉,如果民主黨所組的聯合政府因意識形態與缺乏執政經驗而無法有效運作,極可能使在參院只掌握有效多數的民主黨在明年七月選舉失利,屆時自民黨也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報復民主黨,迫使民主黨在政府無法運作下解散國會,重演今年的情形。就是因為對民主黨形成穩定多數聯盟缺乏信心,多數觀察家認為只有在八月眾院選舉以及明年七月參院選舉後,日本政壇的輪廓才會比較清晰。悲觀者甚至認為根據前述邏輯,日本政壇的混亂會一直持續到2012,也就是今年八月新選出國會議員的任期屆滿前。
「美日同盟」的未來面臨考驗
如果日本政壇的混沌短期內沒有停止跡象,影響最大的是日本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特別是「美日同盟」的發展。
小布希政府後期對北韓的忍讓以及對中國的依賴,使得日本大幅流失對美國的信心。而歐巴瑪的民主黨背景與缺乏外交事務經驗,及其提名希拉蕊為國務卿,更使日本擔心克林頓時期的「忽視日本 Japan Passing」噩夢是否重演。直到今天,日本還處在憂慮美國政府是否會「親中遠日」中,因此對於象徵性事務也更為斤斤計較。這包括麻生是否能成為歐巴瑪第一個在白宮接見的亞洲國家領袖,希拉蕊亞洲行第一站是否先停留日本,美國駐日大使的發布是否晚於其駐中大使等。
最近美日雙方更因美國是否要賣日本F-22而激烈爭辯。美國認為日本沒有需要,也不具備技術的成熟度駕馭這種極為昂貴的戰機,但日本把美國討論F-22的過程視為80年代末日美FX戰機爭議的重演,認為美國態度與其對「美日同盟」的承諾有關。唯一讓日本堪稍感安慰的,是新任亞太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與助理國防部長格瑞森(Gregson),都是美國亞太政策圈著名的「重日派」,十分清楚日本的需要。
正當美日雙方處於重建同盟信心之際,日本政局的持續混亂必定增加「美日同盟」未來發展的變數。特別是進行中的美日國防戰略對話。由於這個對話對美國九月的四年國防戰略檢討(QDR),日本年底的防衛政策大綱(NDPG, National Defense Program Outline)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明年是美日安保條約訂約五十週年,能否發表重要美日聯合聲明,對未來十年的亞太區域安全發展有深遠影響。在日本政治混亂短期內無解的狀況下,「美日同盟」的未來已出現重大陰影。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美印戰略合作的陰影
國務卿希拉蕊此次的印度與東協行,外界多觀察此行是否使現處於混沌不明的美印關係明朗化,以及希拉蕊是否會在東協區域論壇(ARF)簽署「睦鄰友好條約TAF」。以目前發展來看,能否直接簽署TAF不明朗,而美印關係雖有好的起步,但合作的陰影仍在。
日前希拉蕊曾表示要將美印關係升級到3.0版。認為1.0版特徵,是冷戰所導致美印世界兩大民主國家處於彼此敵視的狀態,而2.0版關係則見證到美印在後冷戰時代的彼此摸索與接近,在克林頓與小布希政府的持續努力穩固美印合作的基礎。現在則要建構雙方的國際戰略合作,以升級到3.0版。但即便這個在啟程前的呼籲,個人在印度也受到歡迎,可是希拉蕊印度行成果不多。此發展實與歐巴瑪政府的戰略認知有關。
希拉蕊強調美印關係的新篇章是在克林頓總統任內展開,但是印度對於當時的民主黨政府卻沒啥好印象。印度擔心中國威脅,包括其利用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等與中國在東北西三面夾擊印度的作為,更認為巴基斯坦要為恐怖主義在印度的擴散負責,偏偏當時克林頓政府把中國視為戰略夥伴,認為印巴的喀什米爾衝突是南亞恐怖主義擴散的遠因。印度宣稱因應中國而展開核爆,但理由實與當時克林頓政府追求美中戰略夥伴有關。但美國又將印度核試當成核擴散問題對印度制裁。印度怨氣更深。
歐巴瑪政府十分重視中國,歐巴瑪自己也提到為了處理阿富汗反恐問題,有必要一併處理印巴喀什米爾問題,同時還將反核擴散視為外交優先。這每一項都直接衝擊印度的戰略利益,更使其戰略社區擔心90年代的民主黨夢靨再現。當部分與歐巴瑪政府關係密切的中國通提出美中G2建議,印度是日本之外反彈最激烈的國家。
除了部分雙邊議題外,美印會談在氣候變遷與杜哈回合都沒成果,如不是提出全球非核,印度不太可能會為核不擴散機制背書。曾在小布希時代大步前進的美印關係,在歐巴瑪時代卻有個甩不掉的陰影。
日前希拉蕊曾表示要將美印關係升級到3.0版。認為1.0版特徵,是冷戰所導致美印世界兩大民主國家處於彼此敵視的狀態,而2.0版關係則見證到美印在後冷戰時代的彼此摸索與接近,在克林頓與小布希政府的持續努力穩固美印合作的基礎。現在則要建構雙方的國際戰略合作,以升級到3.0版。但即便這個在啟程前的呼籲,個人在印度也受到歡迎,可是希拉蕊印度行成果不多。此發展實與歐巴瑪政府的戰略認知有關。
希拉蕊強調美印關係的新篇章是在克林頓總統任內展開,但是印度對於當時的民主黨政府卻沒啥好印象。印度擔心中國威脅,包括其利用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等與中國在東北西三面夾擊印度的作為,更認為巴基斯坦要為恐怖主義在印度的擴散負責,偏偏當時克林頓政府把中國視為戰略夥伴,認為印巴的喀什米爾衝突是南亞恐怖主義擴散的遠因。印度宣稱因應中國而展開核爆,但理由實與當時克林頓政府追求美中戰略夥伴有關。但美國又將印度核試當成核擴散問題對印度制裁。印度怨氣更深。
歐巴瑪政府十分重視中國,歐巴瑪自己也提到為了處理阿富汗反恐問題,有必要一併處理印巴喀什米爾問題,同時還將反核擴散視為外交優先。這每一項都直接衝擊印度的戰略利益,更使其戰略社區擔心90年代的民主黨夢靨再現。當部分與歐巴瑪政府關係密切的中國通提出美中G2建議,印度是日本之外反彈最激烈的國家。
除了部分雙邊議題外,美印會談在氣候變遷與杜哈回合都沒成果,如不是提出全球非核,印度不太可能會為核不擴散機制背書。曾在小布希時代大步前進的美印關係,在歐巴瑪時代卻有個甩不掉的陰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