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08年11月24日)
九流政府上台後的系列作為,包括加速與中經濟整合、「外交休兵」、「中國不是敵人」、對外自我矮化為中國一區,以致對綠營人物司法追捕,到意圖擴大教官入校與重新回復人二等,更要立院對與中談判結果照單全收,讓大家眼花撩亂。但如與1938年希特勒「和平統一」奧地利的過程相比較,充滿了高度相似性,令人不禁懷疑,是否1938「Anschluss(合併)」過程正在台灣上演?
回顧1938年奧地利「公投同意」被納粹德國兼併過程。奧德不僅同文同種,更如同今天「求統」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德統一也是當時奧國憲法的政治目標。希特勒併奧意圖更是昭然若揭,1938與奧國總理碰面時,即施壓要求合法化奧地利納粹黨,並迫使其任命兩位奧國納粹黨員入閣,之後再要求將奧國積極防禦德國入侵的參謀總長解職,導致奧地利對德邊防洞開。當希特勒再次施壓,奧國總理在退無可退下,意圖發動(防衛性)公投以確保奧國獨立。但希特勒在公投的前夕舉兵入侵,因奧國邊防洞開,納粹軍隊沒有遇到抵抗長驅直入,甚至奧國軍官展雙臂歡迎。入侵後納粹即將原先的獨立公投改為統一公投,在槍口監督下,得到九成九支持統一的結果。速度之快連當時的世界首強英國都無計可施,甚至迫使張伯倫採姑息政策。奧國失去了獨立,其後更因納粹的侵略而背負同謀罪名,直到二戰結束後十年才重新站起。
實際上在入侵奧國前,納粹頭子希姆萊及其黨羽就已經在維也納指使奧國逮捕反納粹公眾人物。更在入侵後幾天內,搜捕七萬多包括社會黨、共產黨、反統一奧國貴族等反對派人士。沒有奧國納粹黨協助名單建檔,大規模搜捕是不可能的。
比較今天國共合作的議程,包括「兩岸共同市場」、「中國不是敵人」、「外交休兵」、「APEC連戰任命」、「司法整肅綠營」等,與希特勒「和平統一」德奧過程:先建立經濟同盟、解除奧國武裝、迫使奧國任命指定人物居要職,並遙控逮捕反納粹人士,最後在奧地利發動公投前,與奧國納粹「反獨促統」裡應外合等,其相似性令人怵目驚心。
七十年前奧國被希特勒「和平統一」顯示民主崩潰導致主權瓦解的血淚教訓。四百年六易其主的殖民悲劇會不會在四年後台灣重演,歷史正向我們發問!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