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突破胡錦濤鎖台策略才是硬道理

外界普遍關注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訪中時是否會說出馬總統以與陳菊市長的表現比較,但從結果看,這次胡吳會確立「兩岸一中」框架。而胡錦濤對吳伯雄的高規格接待,與之前對陳菊禮遇,也顯示北京政府對台灣內政的強力介入。馬政府毫無還手能力。

隨著馬英九可能接任黨主席而越演越烈的國民黨內鬥,江丙坤與吳伯雄可能下台。對北京政府而言,馬英九接任黨主席,不僅可能使國共論壇虛級化、之前連戰、江丙坤、吳伯雄等與共產黨密切交往的對象都被淘汰,也對中國「以連胡共識框住國民黨、以國民黨制約馬英九、以馬英九綁住台灣」的策略出現變數,因欠缺制約馬英九的內部力量,不利於北京政府對台灣政壇的全盤掌握。胡錦濤對此變局以多管齊下方式回應。

除了排定521高調接待民進黨籍的陳菊市長訪中外,胡錦濤更親自率領一線領導與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會面。前者提醒馬政府,共產黨與台灣交往不會只限於國民黨,後者則透過大動作的「挺吳」,告訴馬政府如果沒有中國准許,不能隨便更動與兩岸有關的人事。

胡錦濤在胡吳會中再度強調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拋出年底簽ECFA,還不時提醒馬政府現在所收到的好處,都是在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礎上。而吳伯雄只敢講1911的中華民國,也等於國民黨自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現在」中國的唯一代表。

有人說胡錦濤在對台事務上充滿自信,才會展現出這麼多的對台善意。但胡錦濤的善意是建基在一中原則上。在2012年即將下台,內部社會問題因全球金融海嘯而雪上加霜、經濟情勢極其嚴峻的狀況下,胡錦濤的歷史定位將會在其對台政策上。如何在四年內完成統一框架,使台灣即便出現政黨輪替也插翅難飛,是其對台作為的重點。這也是為何從去年底宣示「胡六點」後,中國在經濟、觀光、政治等領域會有目不暇給的作為,迫使馬英九在無力招架後,脫口說出第二任再談政治協議。

對此險惡情境,重點在如何破解胡錦濤的鎖台策略,這比討論屁股方向更為重要。無法對此問題提供解答的政黨,將面臨被台灣人民遺棄的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