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歐美日如何看待台灣加入WHO

今年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馮陳富珍女士發函邀請我國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被馬政府認為是其「活路外交」成果的展現。既然馬政府宣稱這是一項重大外交,我們就必須分析此舉對台灣對外關係的影響。比較過去與現在歐美日等國對台灣加入WHO態度的變化是重要指標之一。事實上,經過分析之後,可發現歐美日等國並未因馬政府的活路外交,而對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支持有所增加,而台灣對這個邀請所採取的態度,日後更會影響歐美日對台灣國際參與的態度。

從1997年開始的民間主催之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活動,在2000以後成為政府的重要政策。美國在2001年五月由衛生部長湯普森在日內瓦美國國際俱樂部公開表示台灣應獲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成為美國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的立場。而在2002年三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也公開表示支持台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更在2004年對有關台灣參與進行唱名表決時,對台灣投下支持票。在歐洲方面,雖然歐盟沒有公開表示支持,但歐洲議會於2002年三月也通過決議,呼籲歐盟執委會及會員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加入WHA。但不論有無投票支持,基本上歐美日等對台灣無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等事宜,都抱持非常同情的態度。也都願意發言支持台灣,對於中國以一中原則打壓台灣,也都認為是不合理的。

馬政府上台後宣稱其外交風格是「低調與沒有意外 low key and surprise free」,以和緩兩岸作為與發展其他外交關係的前提。此次獲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邀請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根據外交部所提供的資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被記者問及時,表示歡迎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成為今年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日本則是外務省在被詢問時,對此發展表示歡迎,並強調這是台灣十二年來不懈怠努力所獲致的結果。歐盟以發表共同聲明方式歡迎台灣以觀察員參加WHA。比較特別的是新加坡,一反過去的態度,其外交部主動發表聲明。

比較美日歐等前後的態度,可發現幾點。第一,這些國家未因台灣是否採行「活路外交」而在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一事上改變態度。參與世衛有其人道考量與合理性,與台灣採行何種政治立場無關。反而這幾個國家過去對中國以「一中原則」阻撓台灣的參與都不予認同。加拿大更藉由呼籲降低台海緊張,暗批中國過去阻撓台灣的作為。

第二、以美日過去長年支持台灣合力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立場,在今年台灣獲邀後,反而出奇的低調與沈默。美國國務院是在例行記者會被問到時才提出回答,曾投票支持台灣並由內閣官房長官出面發言支持的日本政府,也是其外務省發言人經詢問後才予以回答。這種不尋常的低調與沈默,背後可能帶來的訊息令人擔憂。

由於馬政府上台後主張兩岸高於外交以及外交休兵,導致台灣自主的外交能量已經消失殆盡,台灣對外事務的自主權與獨立性也受到很大的限制。美日出奇的低調令人懷疑美日等對台灣是否已經失去興趣,或開始避免主動對台發表評論以免觸犯「兩岸高於外交」的大忌?而台灣不管身份為何,為參加而參加的作法,也可能使WHA模式複製到台灣在其他領域的國際參與,使得一中原則更加國際化。

從歐美日過去與現在對台灣成為WHA觀察員的態度來看,有無活路外交與歐美日態度無關,隨著台灣日漸步向中國設置的國際軌道,現在更令人懷疑這些國家對台灣的態度可能出現變化。這個觀察員對台的外交實在殺很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