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關係法通過的三十週年前夕,中時刊登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對台灣關係法的解釋。認為這個美國國內法所界定的安全承諾,是以兩國政府分享共同戰略觀為前提,文中還提到台灣民主化以及中國崛起,是干擾兩國維繫共同戰略觀的兩大因素。前者將明文規定的法律條文,解釋為會隨時間而改變的政策。後者據文內脈絡,認為台灣民主所帶出的認同與自決,是干擾共同戰略主因。
將法律條文解釋為政策,意即是否遵守台灣關係法將根據台美戰略有無一致性,那麼當美國基於本身利益而做出政策改變時,除非台灣也跟著改變,否則該法規定的承諾就不存在了。從1992的克林頓到2008的小布希,美國從認為中國是天安門的屠夫、到美中戰略伙伴、到美中戰略競爭、到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一直在重新定義對中國的戰略,是否台灣關係法的法定承諾也因此改變呢?這是將法律解釋為政策的問題。
卜文指出干擾美台共同戰略有兩大因素,但其文脈明顯指出此因素是台灣民主,因為帶出台灣認同與「確保未來的新觀念」。這種把台灣民主視為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華府中國通相當普遍。如卜睿哲認為「中國崛起,美國與中國分享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加」。擔心台灣民主會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利益,造成美中合作的阻礙。這些中國通把堅持台灣認同的領導者打為破壞現狀,把挑戰一中的民主污名化為民粹。主流看法認為民進黨要為搞砸台美關係負全責,但李登輝下台前,不也同樣被這批人稱麻煩製造者嗎?
美國要採用何種戰略台灣無從置喙,與歐巴馬政府關係密切的卜睿哲,其文透露華府想要與中交好而亟欲擺脫台灣的心態。卜氏在戒嚴時代與台灣反對黨素有交往與同情。當卜氏都如此,其他中國通心態可想而知。
從陳雲林事件、江陳協議到ECFA爭議等,台灣出現馬政府以促進兩岸關係為理由壓制來自由民主的情形。卜睿哲文章說明為何即便如此,薄瑞光依然代表美國給馬政府背書。台灣民主是否在馬政府的胡作非為與歐巴馬政府的鼓勵縱容下而崩潰並被中併吞?民主被擊敗的前例很多,只有台灣人民自己才能決定是否會在台上演!
(刊於2009年4月13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