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美印戰略合作的陰影

國務卿希拉蕊此次的印度與東協行,外界多觀察此行是否使現處於混沌不明的美印關係明朗化,以及希拉蕊是否會在東協區域論壇(ARF)簽署「睦鄰友好條約TAF」。以目前發展來看,能否直接簽署TAF不明朗,而美印關係雖有好的起步,但合作的陰影仍在。

日前希拉蕊曾表示要將美印關係升級到3.0版。認為1.0版特徵,是冷戰所導致美印世界兩大民主國家處於彼此敵視的狀態,而2.0版關係則見證到美印在後冷戰時代的彼此摸索與接近,在克林頓與小布希政府的持續努力穩固美印合作的基礎。現在則要建構雙方的國際戰略合作,以升級到3.0版。但即便這個在啟程前的呼籲,個人在印度也受到歡迎,可是希拉蕊印度行成果不多。此發展實與歐巴瑪政府的戰略認知有關。

希拉蕊強調美印關係的新篇章是在克林頓總統任內展開,但是印度對於當時的民主黨政府卻沒啥好印象。印度擔心中國威脅,包括其利用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等與中國在東北西三面夾擊印度的作為,更認為巴基斯坦要為恐怖主義在印度的擴散負責,偏偏當時克林頓政府把中國視為戰略夥伴,認為印巴的喀什米爾衝突是南亞恐怖主義擴散的遠因。印度宣稱因應中國而展開核爆,但理由實與當時克林頓政府追求美中戰略夥伴有關。但美國又將印度核試當成核擴散問題對印度制裁。印度怨氣更深。

歐巴瑪政府十分重視中國,歐巴瑪自己也提到為了處理阿富汗反恐問題,有必要一併處理印巴喀什米爾問題,同時還將反核擴散視為外交優先。這每一項都直接衝擊印度的戰略利益,更使其戰略社區擔心90年代的民主黨夢靨再現。當部分與歐巴瑪政府關係密切的中國通提出美中G2建議,印度是日本之外反彈最激烈的國家。

除了部分雙邊議題外,美印會談在氣候變遷與杜哈回合都沒成果,如不是提出全球非核,印度不太可能會為核不擴散機制背書。曾在小布希時代大步前進的美印關係,在歐巴瑪時代卻有個甩不掉的陰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