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台北時報在四月四日報導美中於今年夏天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將會仔細討論台灣議題。名部落格評論家雲程先生為此撰文,提醒民進黨要及早面對此事之發展。雲程文章中提出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為何美中在今夏要仔細討論台灣議題?後面又代表哪種思考?
安排美中對於台灣議題詳細討論,大抵不出以下兩種可能:中國要求與美國仔細討論,美國被動同意,或美國要求與中國仔細討論,而中國被動同意。這兩種可能性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美中對台海的態度,面對這兩種態度的因應方式也會截然不同。
如果是中國要求與美國討論,美國被動同意,這意味著過去五年中國「經美制台」的策略並未因馬英九上台而改變,中國可能依然認為美國在台海掌握主導權。此外,這也表示美國對台政策尚未形成,在不清楚中國的要求下,以被動同意方式瞭解中方對台海的思考。這實際上是美國的中國通主流派的看法。
若是如此,因應對策就要趁歐巴馬政府政策未明之際,在美中戰略對話展開之前即與美國溝通,以影響最後的政策產出,並積極對中喊價,使得中國在與美國展開對話前,先需要回答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可以北京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方式與內容,做為向美國遊說的主要佐證。
如果是美國主動提出,中國被動因應,意味著美國已經重新檢討對台政策,並有重大結果出現,而且要與中國協商。這樣的動作與過去美國不與中國協商美國對台政策的方式完全不同。同時,中國被動因應則意味著中國可能早就掌握台海,不太願意讓美國進來插一腳,導致好不容易「內地化」的台灣議題再度國際化。
若情形是這樣,則台灣不僅要趕快知道美國對台政策檢討的結果,更要知道美國想要與中國談出什麼結論?同時將中國對台策略作一個估計,意即中方對台灣的掌握程度為何,未來可能的操作重心會在哪裡?當美國政策已經成形,就不太可能透過遊說改變既有政策,只能掌握政策的核心開始因應,並防止在台灣不知情下,美中單方面達成共識。這會對台灣會非常不利。
以現在的種種跡象來看,「美國提出、中國被動」的可能性較大。因為戰略對話的時間是在夏天,意即在六、七月左右。以胡溫想要全力保八還力有未逮,以及今年是「六四天安門大屠殺二十週年」來看,中國應該會為此焦頭爛額或十分緊張,不太可能會同意多加一個與美的對話來給自己找麻煩。而如果是美國提出,美國對台政策的結論會是什麼呢?
以現在種種跡象來看,其對台政策如有新結論,對台灣只可能更壞不會更好。馬政府上台後的作為,引起不少美國學界的懷疑,認為台灣可能進行戰略轉向,這會根本動搖過去美台合作的戰略基礎。美國也有人認為既然台灣已經做出改變,美國也要相對做出因應以面對這個新形勢,甚至應趕快利用美國既有的對台影響力,作為美中關係的籌碼。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亞洲分析家沙特博士就主張美國應重新檢討對台政策,國會研究處研究員簡淑賢懷疑台美合作的基礎是否已經不存在?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對台灣關係法做出新解釋,把一個好端端的法律文件,解釋為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政策宣言。華府亞洲政策圈也盛傳,新任的歐巴馬政府似乎不願再度強調「六大保證」,這一系列的發展,對台灣維持獨立的台美關係與主權地位都十分不利。
事實上,美國現在的處境十分類似1969年尼克森剛任美國總統的情形。美國當時困頓在越戰超過五年亟想脫身,其經濟力量與1950年代相比又呈下降趨勢,原本只有原子彈與太空科技的蘇聯,經過近十五年的高科技建軍,已經崛起成為在政治、軍事上可與美國匹敵的大國。尼克森對此的因應之道,是主張亞洲政策亞洲化、降低美國對亞洲的承諾、要求盟邦扮演更大角色、並與蘇聯展開和解,也利用中蘇衝突,「打開中國」。其主要政策宣示是在1969年暑假的關島,故其「尼克森綱領」有時也稱之為「關島綱領」。由於現在美國遇到的危機比過去更嚴重,因此發生對台妥協的情形機會很高,美中可能會沿著太平洋與亞洲大陸邊緣畫一條線,雙方各自看管好自己勢力範圍的事。
如果情形是按照這個劇本發展,台灣會被劃在哪一邊?失去台灣固然對每有影響,但美方不少人認為如果能搞好與中國關係,台灣對美國實際上無足輕重,就像在80年代美中結成抗蘇聯盟而對台忽視一般。由於美國在1949曾對台撒手不管,過了三十年後,1979與中建交時也認為台灣撐不過五年,因此三十年後再次丟棄台灣也不是不可能。但不論如何,包括民進黨及其他台派團體,應及早討論。以面對這個對台灣十分兇險的困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